浅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李恒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1:15:24   浏览:93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李恒


摘要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否独立而有特色,不仅是环境法律部门存在的基础,也是环境法学与其他法律科学联系,区分开来的主要方面,更体现了环境法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总的来说,它是环境法理论基础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关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法学理论,则是对环境法的长远发展、总体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理论,是将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以实现环境法治的理论。

关键词: 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伦理价值观

















THE ADJUSTING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NG LAW

ABSTRACT

The adjusting target’s independence and characteristic of Environment protecting law are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s exists, but also the main aspect contacted scientifically between environmental law science and other laws, the main aspect distinguished, and has reflected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the environmental law even more. Generally speaking, it has much a characteristic part i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law. The environmental law’s science theory in adjus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al is dedicated to environmental long-term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which playing a guiding role of law, combining the environmental morals and environmental legal construction togethe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nvironment governed by law.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law, adjust, people and nature, ethics values










目 录

前言
1.法律调整理论之探究
2.环境法对传统调整论的发展
3.新调整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
 (第104号)


  《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办法》已经1998年5月5日省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 回良玉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以下简称收费票据),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简称收费单位)根据有权机关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时开具的收款凭证。
  收费票据是收费单位和被收费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物价、审计、税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收费票据的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理权限,负责收费票据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物价、审计、公安、税务等部门以及收费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收费票据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收费票据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 收费票据分为通用收费票据和专用收费票据两类。
  通用收费票据是指能够满足一般收费特点、具有通用性的收费票据。专用收费票据是指为某一特定的收费项目设立、具有特定格式要求的收费票据。
  收费票据的具体种类、联数、内容、式样、规格等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规定。


  第六条 收费票据适用于不征收营业税并纳入预算管理或者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和基金(含专项资金、附加)项目。
  凡涉及征收营业税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项目,均应当纳入税务管理,进行税务登记,并使用税务发票。

第三章 收费票据的印制





  第七条 收费票据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并指定印刷企业印刷,同时套印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专用章。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委托行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印制部分专用收费票据。
  受委托印制专用收费票据的行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指定印刷企业印刷、并套印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监制章,同时报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受委托印制专用收费票据的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在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印刷企业印刷,并套印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监制章。


  第九条 中央驻皖单位使用中央主管部门按规定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的,应当由该单位报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中央主管部门规定收费票据格式、内容,明确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印制的,其驻皖单位应当向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定后,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印刷企业印刷,并套印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专用章。


  第十条 收费票据专用章、监制章的形状、规格、印色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规定。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收费票据专用章、监制章。


  第十一条 收费票据印刷企业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的收费票据名称、式样、数量、联次以及编号等印刷,并制定收费票据及收费票据专用章或者监制章的保管措施,不得将收费票据印刷业务委托、转让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印刷企业应当定期将收费票据的印刷情况汇总报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委托行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印制的专用收费票据,印刷企业应当定期将收费票据的印刷情况报行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并由行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汇总后报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专用收费票据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委托行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省直业务主管部门予以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十三条 禁止伪造和擅自印制收费票据。

第四章 收费票据的发放、领购、使用、保管和销毁





  第十四条 通用收费票据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委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发放,专用收费票据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委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发放。


  第十五条 收费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申请领购收费票据,并提供有权机关批准收费的文件以及财务印章或者收费专用章的印模。经审核后,发给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准购证。
  收费单位的财务机构凭收费票据准购证和本单位介绍信,向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领购收费票据。收费单位所属非独立核算的收费机构使用的收费票据,一律到本单位财务机构领取。
  中央驻皖单位以及省直各部门驻各地的直属单位,除国家或者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另有规定外,其使用的收费票据统一到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领购。


  第十六条 收费票据实行限量领购,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收费单位的具体情况,核定其每次领购收费票据的数量。
  收费票据领购的具体程序和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 收费单位使用收费票据前,应当将收费票据的种类、数量、起止号码登记入册,发现缺份、少联、错号等,应当退回发放收费票据的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处理。
  开具收费票据时,应当按照有权机关批准的收费项目、标准以及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联次等如实开具,加盖单位财务印章或者收费专用章。开具后的存根联应当按照顺序号装订成册。不得涂改、撕毁收费票据;对填错的废票,应当在各联上加盖作废戳记,保存备查。


  第十八条 收费票据用完后,收费单位应当将收费票据使用的起止时间、号码、收费额等在收费票据存根封面上填写清楚,加盖经办人和财务机构负责人印章,填写收费票据缴销单一式两联,送发放收费票据的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办理缴销手续。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收费票据进行检查,经检查无误的,给予注销,并在缴销单上加盖验讫印章后,收费单位方可再次领购收费票据。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收费票据,不得拆本使用收费票据,不得自行变更或者扩大收费票据的使用范围,不得无收费票据或者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票据收费。
  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票据收费的,被收费单位或者个人有权拒付。


  第二十条 收费单位或者收费项目变更、终止或者被撤销时,收费单位应当将结存未用的收费票据及收费票据领购证送发放收费票据的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缴销手续。
  收费单位遗失收费票据,应当查明原因,登报申明作废,并及时报发放收费票据的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收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费票据的管理制度。
  对已经开具的收费票据存根联、收费票据准购证和收费票据使用登记簿等,收费单位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保管期满后报发放收费票据的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审验、销毁。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及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度终了后30日内将上一年度有关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汇总后报告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收费票据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印刷、领购、使用、取得和保管以及缴销收费票据的情况;
  (二)凭证报销、记帐的收费票据是否合法;
  (三)与收费票据有关的其他凭证、资料。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门可以采取查阅、复制与收费票据有关的资料及询问当事人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也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对收费单位使用收费票据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印刷、使用收费票据的单位,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收费票据管理的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有权向财政部门检举、揭发。财政部门对单位或者个人检举、揭发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处理,并在15日内将处理情况答复检举、揭发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由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警告或者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收费票据超出规定范围的;
  (二)转借、转让、代开、涂改、撕毁或者拆本使用收费票据的;
  (三)擅自销毁收费票据存根的;
  (四)无收费票据或者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票据收费的;
  (五)遗失收费票据未登报声明作废并及时报财政部门或者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备案的;
  (六)拒绝或者阻碍财政部门进行收费票据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七条 擅自印制或者伪造收费票据,擅自制作收费票据专用章、监制章的,由财政部门销毁擅自印制或者伪造的收费票据和擅自制作的收费票据专用章、监制章,并可处违法所得1至2倍的罚款,罚款不得超过3万元。


  第二十八条 收费票据印刷企业,擅自将收费票据印刷业务委托、转让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由财政部门销毁所印收费票据,取消定点印刷收费票据的资格,并可处5000元至1万元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有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对其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财政部门可处警告或者1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提请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二条 财政部门以及省直业务主管部门收费票据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无偿社会集资收据和注册登记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向会员收取的会费收据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取内部发行的各类文件资料工本费、单位内部往来和代收代办收款以及以单位名义收取的捐赠款等。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葫芦岛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法

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政府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令


第107号


《葫芦岛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法》业经2007年7月19日葫芦岛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孙兆林



    二○○七年八月九日













葫芦岛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水、用水管理,保障城市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保证安全供水、用水,维护供水、用水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科学发展,建设节水型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本办法所称城市用水,是指城市单位和个人通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或者通过自行建设的取水设施用水。

本办法所称城市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用水等相关管理活动。

第四条 城市供水应优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坚持开发水源与计划用水结合、保障供水与保证水质并重、节约用水与讲究效益统一的原则。

第五条 建设行政部门是城市供水、用水的行政主管部门,对供水、用水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依法承担执法职责。

城市自来水公司(以下简称供水单位) 负有以下职责:

(一)担负引水、制水、供水工作,为城区和部分近郊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等用水服务;

(二)负责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检验,确保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负责总表与阀门的安装、维护、管理和抄表、收费及计量水表检定工作;

(四)承担主、支管道的安装改造和维护及用户入网的管理;

(五)承接用户室内外给水工程的安装施工,水表、阀门、管道修理和一户一表改造;

(六)担负供水设施的续建、扩建、技改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的建设任务。

规划、水利、环保、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建立城市供水安全体系、紧急状态管制机制和供水应急预案,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第二章 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供水工程年度建设计划。

第八条 供水设施建设包括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及用户供水设施建设。

公共供水设施是指水库、河流、水厂及其取水设施、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由政府组织投资建设。

用户供水设施是指与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由开发建设单位投资建设。最低供水水压不能满足正常用水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投资建设二次供水加压设施。

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

第九条 供水设施建设使用的供水管道、材料、设备和器具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行业的规定标准。

第十条 公共供水设施的规划,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编制。

供水设施的设计方案,需经有关部门审查,并应当征求供水单位的意见。

第十一条 供水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应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禁止下列损害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危害安全的行为:

(一)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保护范围(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两侧各1.5米以内;居民供水加压泵站外围10米区域以内)内,擅自挖坑取土或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占用、损害或者擅自移动、启闭、拆除、加装、迁移、改装城市公共供水设施;

(三)向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排放污水,倾倒废渣、垃圾;

(四)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五)在供水输配管网上直接装泵或变相抽水;

(六)其他损害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或者危害城市供水安全行为。

第十三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或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第十四条 新建住宅的供水设施应当按照“水表出户、一户一表”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尚未实行“水表出户、一户一表”的,应当逐步组织实行有计划地改造。

第十五条 用户有保护水表的义务,禁止下列行为:

(一)私自拆改、移动水表;

(二)在水表附近堆放障碍物影响抄表、换表工作;

(三)拒绝供水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拆换水表。

水表自然损坏由供水单位负责拆换,有关费用由供水单位负责。

第十六条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出现故障时,供水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到场进行抢修,公安、交通等部门及市政、园林、物业管理等单位应当给予支持与配合。

供水单位对供水设施进行抢修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恢复原状。

第十七条 居民住宅室外供水设施发生故障时,由供水单位负责维修;室内供水设施发生故障时,以物业管理为主,用户也可以要求供水单位进行抢修,供水单位应当及时抢修,并可收取合理费用。

第十八条 消防用水采用专用取水设施,消防用水不得用于非消防用途。

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开启和使用消火栓。

市政消火栓的维护经费及其消防用水水费由财政按年进行结算,其他消火栓由产权单位负责维护管理。

第十九条 供水单位应市政、园林和环境卫生等作业单位的用水要求,设置专用供水设施,安装计量水表。用水单位应当向供水单位交纳水费。



第三章 供水经营与服务



第二十条 城市供水实行特许经营管理,供水单位须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城市供水活动。

第二十一条 供水单位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和个人。

用水资源紧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无法满足正常供水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向居民用户发出限制用水指令,并应向用户说明真实原因。

第二十二条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水压检测制度,保证自来水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供水单位供水水质、水压进行监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

第二十三条 确定城市供水价格,应当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

城市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利润构成,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水价按照保本的原则确定。

供水成本和费用由供水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算,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供水单位的利润率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征求相关方面意见后,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四条 城市供水价格实行分类水价。

非居民生活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水价,并缴入财政专户用于发展节水事业或技术改造。

第二十五条 符合国家、省规定条件及本地城市供水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以向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价申请。

第二十六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供水单位调价申请审核中,应当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用户意见,合理拟定调价方案,报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 供水单位应当对用户的用水装表计量,并按实际用水量、用水类别,定期抄表,准确计量,及时缴费。

第二十八条 城市污水处理费用应当根据排放量按规定标准征收,专项用于城市污水处理。



第四章 合理用水与权利



第二十九条 新增用户、要求增加供水容量和改变用水类别的用户,应当向供水单位提出用水申请,供水单位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答复,暂时不具备供水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 用户应当按实际用水量、水价标准、规定时间和定额标准交纳水费,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减免。

第三十一条 用户对水费有异议的,可自接到水费催缴通知之日起7日内向供水单位提出,供水单位应当进行核实并在7日内书面答复用户,供水单位不予答复或用户对答复不满意的,用户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第三十二条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投诉、查询专线和投诉处理机制,发布经营服务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供水单位的服务监督,建立投诉处理和社会监督制度。

第三十三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

(一)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附属设施上私接管道;

(二)绕越计量装置用水;

(三)在公共供水管道上装泵抽水;

(四)拆除、伪造或开启用水计量装置用水;

(五)改装、损毁、倒装供水计量装置少计量或不计量用水;

(六)将自建供水管网系统或二次供水设施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通;

(七)非火警擅自使用公共消火栓取水;

(八)改变用水类别或转供公共供水;

(九)用其它方式盗用城市公共供水;

(十)商场、酒店、浴池等公共场所的消防用水用作其他用途。

第三十四条 广泛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具体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供水单位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特许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不得从事城市供水经营业务。

第三十六条 供水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或追究相关责任:

(一)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二)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的;

(三)未按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者在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抢修的。

第三十七条 城市供水、用水可实行协议制管理,供用双方自愿约定各自权利与义务并自觉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下列行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并执行省规定的处罚标准:

(一)未按规定缴纳水费的;

(二)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

(三)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供水设施安全活动的; 

(四)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的;

(五)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的;

(六)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

(七)擅自拆除、改装或者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停止供水。

第三十九条 经认定为窃水行为,情节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实施处罚;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由公安机关实施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条 在城市供水用水执法活动中,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由公安机关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此前本市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